关于科德

【科研国策周报】分享行业大事【2025年第35期】

2025-09-23 14:47:32

01 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在上海召开


9月21日上午,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部长阴和俊、白俄罗斯国家科委主席谢尔盖·什雷奇科夫出席并作主旨演讲。主宾国白俄罗斯驻华大使亚历山大∙切尔维亚科夫、主宾省辽宁省省长王新伟、副省长王利波,上海市市长龚正、副市长陈杰、政协副主席寿子琪,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身洪,巴西科技创新部副部长丹尼尔·阿尔梅达,以及国内外科技界、产业界、学术界代表约1000人出席。

阴和俊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科技支撑。阴和俊强调,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全球科技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将加强双多边政府间和民间科技交流合作,促进技术、成果、平台、人才等多维度合作贯通;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打造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交流平台;加快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作出更多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对话。谢尔盖·什雷奇科夫指出,白俄罗斯将创新发展作为国家政策优先事项,制定并不断完善国家立法,明确2026-2030年国家科学、科技与创新活动的优先方向,积极发展科学、科技与创新活动领域的基础设施,吸引有才华的青年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完善成果商业化体系,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特鲁哈诺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等10名科学家、企业家及创新青年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发表了主题演讲,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罗兰德·艾尔斯等5名科学家围绕“共塑创新生态:全球科技共同体的挑战与应对”展开了圆桌对话。与会嘉宾普遍表示,论坛聚焦前沿科技和创新生态重要议题,提出了前瞻性见解,凝聚了发展共识,明确了合作方向,为推动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动力。


02 “2024—2025中白科技创新年”闭幕式在沪成功举办


9月20日下午,“2024—2025中白科技创新年”闭幕式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上海市市长龚正、辽宁省省长王新伟、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上海市委秘书长华源、上海市副市长陈杰、辽宁省副省长王利波、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切尔维亚科夫、白俄罗斯国家科技委员会主席什雷奇科夫出席。

阴和俊指出,在中白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双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园区协同联动,中白科技创新年在人才交流、联合研发、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方愿与白方共同用好科技创新年成果,继续深化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能。什雷奇科夫表示,中白两国都将科技创新作为优先事项。中白科技创新年极大促进了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希望双方在科技创新合作领域继续携手并进,取得更大成就,造福两国人民。闭幕式前,双方共同参观了中白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展,与参展单位互动交流。闭幕式上,两国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签署了7项合作协议。“2024—2025中白科技创新年”由两国总理于2024年8月在明斯克共同启动,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在科技人文交流方面,双方举办了60余场科技交流活动,近2000名专家学者参与互动,促成34项成果落地应用。在研发合作方面,双方围绕生物医药等领域立项47个联合研发和交流项目,在纳米材料与新型聚合物、低碳与能源技术等关键方向取得多项突破。在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双方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基地等34个合作载体,为中长期科技合作奠定基础。在成果转化方面,优良作物品种、智能农业机械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一系列合作成果应用于民生领域,两国联合研发的电磁防护设备和高性能数值计算软件获得国际认可。未来,双方将以本次科技创新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新典范,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03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会见巴西科技创新部副部长丹尼尔·阿尔梅达


9月20日,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在上海会见了来华出席浦江创新论坛的巴西科技创新部副部长丹尼尔·阿尔梅达。

陈家昌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巴两国科技界交往频繁,科研机构间合作紧密。中国科技部愿同巴西科技创新部一道,积极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不断巩固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持续支持双方科研人员在传统和新兴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阿尔梅达表示,中国是巴西重要的科技合作伙伴,两国科技合作潜力巨大,希望双方继续丰富交流平台和机制,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取得更多更大成果,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04《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2025年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报告》),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这表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取得显著成就。

《报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方面,对全球139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共设置了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7个领域,共21个二级指标和78项细分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优势明显,2025年排名第5位,较2024年上升2位;创新投入排名全球第19位,较2024年上升4位。一是多项知识产权相关细分指标位居全球第一。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人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额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相关细分指标均排名全球第一。此外,中国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企业供资研发总支出(GERD)占比等相关细分指标方面排名全球第二。二是创新集群数量排名全球第一。中国共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北京(第4位)、上海—苏州(第6位)集群位居前十,是全球专利申请、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的热点区域。三是品牌价值稳居全球第二。2025年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中国品牌总价值达1.81万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2.84%,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报告》还指出,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增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技术领域表现出色。


05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在南宁召开


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18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级对话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同东盟国家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务实合作,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会议宣布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围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提供开源开放服务、加强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推动务实合作项目落地,共促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应用。


06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专利论坛举办


9月11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以“专利高质量发展,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新优势”为主题的专利论坛成功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论坛并致辞。

胡文辉指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质量作为专利审查工作的生命线,深化专利领域改革,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审查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牢牢把握经济部门和专业部门定位,进一步做好专利审查工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新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07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复审机构高级别会议在福州举办


9月16日,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复审机构高级别会议在福州召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复审机构主要负责人及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观察员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

会议指出,五局复审机构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全球创新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共同应对技术变革与挑战的有力支撑。中方表示,知识产权事业需要携手同行,中国愿以开放姿态与各方一道,凝聚共识、务实合作,为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次会议系该高级别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各方代表围绕复审机构最新进展和举措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首次发布五局复审无效用户手册等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