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德

【科研国策周报】分享行业大事【2025年第41期】

2025-11-11 11:38:07


PART.01

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


11月5日上午,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主持会议。

阴和俊指出,建设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央地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区域协同创新成势见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阴和俊强调,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实力较强,要在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开拓进取,在基础前沿突破上奋勇争先,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敢为人先,在开放创新上勇于开拓,进一步彰显全国影响力、强大带动力,当好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科技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湖北省主体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营造开放创新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支持武汉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忠林指出,建设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任务、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湖北始终把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势突破、整体提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科技革命日益成为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我们将抢抓历史机遇,举全省之力推进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在科技强国建设中挑大梁。

王忠林强调,要聚焦重点、携手共建,扎实推进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要着力锻造战略科技力量,抢占原始创新制高点;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增强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力强化科技体制改革赋能,更大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省上下要切实扛牢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健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对接,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持续推动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走深走实,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PART.02


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成功召开


2025年11月3日至6日,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率团访问澳门、香港,分别出席内地与澳门、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访问澳门期间,陈家昌作为委员会内地方主席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委员会澳方主席戴建业共同出席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以来在联合资助科研项目、共建科研平台载体、推动创新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审议通过了委员会2025—2026年度工作计划。双方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深化推动产学研联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推动澳门经济社会多元发展、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携手谱写“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访问香港期间,陈家昌作为委员会内地方主席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委员会港方主席孙东共同出席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以来在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科研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审议通过了委员会2025—2026年度工作计划。双方一致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十五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PART.03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11月6-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致辞

张云明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一端抓供给,推动“智能产业化”;一端抓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智能体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张云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夯实产业底座,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引导人工智能模型和高质量数据集协同创新。着力挖掘落地场景,常态化开展“深度行”供需对接活动,拓宽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着力厚植发展沃土,在企业培育、标准研制、开源社区、金融支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促进开放合作,在“一带一路”、金砖等合作机制下,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实践交流。

其间,张云明会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检查大会信息通信和无线电保障工作并慰问一线工作人员,调研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PART.04


工信部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一、任务内容

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人工智能+制造”、智能产品装备、共性基础支撑等重点方向,发掘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强、应用落地快、典型示范好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快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应用,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二、推荐条件

(一)申报主体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已列入前期揭榜优胜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等推荐单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优先推荐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化前景好、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三)鼓励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等以联合体方式申报,牵头单位为1家,联合参与单位不超过4家。每个主体牵头申报不超过3项,作为参与单位申报不超过5项。

三、工作要求

(一)请各申报主体于2025年11月20日前,在申报系统(https://aibest.caict.ac.cn/jbgs)完成注册,按要求填写申报材料。

(二)请推荐单位组织各方积极参与,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于2025年11月30日前登录系统并确认推荐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0个;对于提供相关支持举措的北京、上海、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6省(市),推荐项目数量可额外增加20个;计划单列市推荐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5个,经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报送;中央企业集团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个,不占属地指标,可直接报送。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遴选入围单位,并发布入围单位名单。入围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名单公布之日起不超过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确定优胜单位。

(四)请推荐单位高度重视揭榜挂帅工作,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的积极性,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好推荐工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为做好揭榜挂帅攻关工作,更好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请各省(市)发挥地方发展优势和特色禀赋,在政策资金支持、场景开放、应用推广等方面为入围和优胜单位予以支持。


PART.05


国家新材料重大专项专项办组织申报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6年度项目


一、项目申报要求

项目是新材料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对项目目标完成负全责。

(一)申报单位(含参与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或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注册时间为2025年1月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牵头(或单独)申报单位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重复申报。

(二)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责任人、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责任人原则上应由项目牵头(或单独)申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攻关任务的牵头(或单独)申报单位正式人员。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负责人。

(三)申报单位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1)和项目申报须知(详见附件2)相关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编制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申报材料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课题设置须严格符合指南方向要求。

二、推荐工作要求

推荐单位按照202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推荐优势单位积极申报。

(一)国务院国资委负责组织中央企业、中央企业的控股企业及实际控制企业牵头(或单独)申报项目,经审核后,择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二)其他中央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下属单位牵头(或单独)申报项目,经审核后,择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教育、科技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有关单位牵头(或单独)申报项目,经审核后,择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四)港澳科研单位牵头(或单独)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

三、具体要求

(一)申报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申报材料所需的附件材料,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申报单位网上填报时间为:2025年11月20日10:00至2025年12月19日16:00。

(二)推荐单位要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确保真实准确完整。

(三)请各推荐单位于2025年12月24日16:00前通过国科管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国科管系统。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010-58882999,program@istic.ac.cn。


PART.06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高级研讨班在陕举办


10月24日至28日,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高级研讨班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志成、东盟秘书处和东盟各国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代表出席有关活动。

张志成表示,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长期保持着务实、全面、高效的合作,中方愿与东盟一道,合力推动知识产权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研讨班期间,外方代表参加了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并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有关企业调研座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部分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PART.07


工信部举办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轮训班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首期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轮训班。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张云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对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产业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广大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张云明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广大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作为,积极发挥先锋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要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行动,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争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者”。要突出创新驱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聚焦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者”。要坚持开放合作,开阔全球视野、争创全球领先,加强与海外企业、研究机构联合研发,守牢安全底线,争做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的“带动者”。要着眼后继有人,发挥好“头雁效应”,做好传帮带,建设高水平团队,争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示范者”。

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轮训班将分三期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举办,入选第一批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的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近800人参加轮训。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限于行业间的公益交流和知识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处理。